我的股权激励为何没效果?
对于企业家来说,首先要有挣钱的能力,但是挣到钱后还要有分钱的能力。对于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来说,分钱的能力比挣钱的能力更重要。
多少企业前期死于挣不到钱,后期死于不会分钱。
任正非就曾说过,钱分好了,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。
医美企业的老板都知道股权很重要,也特别热衷学习,上了各种股权培训班后,回来就搞股权激励,上到高层,下到保洁,只要员工想投,就没有入不了的股。
老板想利用股权激励员工,让员工充满斗志,但一顿操作下来发现,钱是分完了,但员工不一定充满斗志,反而吃起了大锅饭。
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:我的股权激励为何没效果?
一、我也做股权,为何没效果?
杨总是一家医美企业的创始人, 自己做了一个股权激励:他的企业利润500万元,他按照2元/股的价格,将股权价值变成1000万,再拿出10%的股权,即100万元转让给20名员工,每名员工出资5万元。
如果年底的利润仍是500万元,20名员工可分配的利润为50万元,平均每人分得2.5万元。
杨总感觉这样做并没有激励到员工,反而让大家觉得做多做少都一样,做了股权激励为什么没有产生激励的效果呢?
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,也没有万用万灵的分股模式。
分股之前,要对企业和员工进行深度调查、摸底、谈心,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找到平衡点,分股方案能让员工消除顾虑、增加收入、激发斗志。
分股之后,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,就要对股权分红方案进行全面总结、梳理和调整。分股绝对不是一分了之,需要在实践中检验,在实践中完善。
我找到杨总的几名骨干员工,从交谈中了解到,在股权激励之前,这些员工年薪最多的有15万元,年底还有1-2万元不等的红包。
二、分股不要找模版,对症下药不照搬
杨总股权激励为何没效果的原因总算找到了,我总结为两方面:
1、分红毛毛雨,刺激不够
员工入股后,收入提升不明显,按目前的分红计算,员工出资5万元,需要2年才能回本,第3年才是真正的利润,回本周期超过员工可承受范围,员工感觉老板定的股价太高。
2、平均没差别,心理失衡
中国人一直有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小农意识,但股权激励却是一种天生不均的分配方式,不同的员工在企业中的贡献不同、职位高低不同、入职时长不同、忠诚度不同,相应设定的股权比例就应该不同。
一视同仁的股权激励没有差距,就丧失了激励效果,平均分配感觉象吃大锅饭,反而伤害了激励对象的积极性。
三、量体裁衣改方案,合理分股没遗憾股权激励不是神药,分股需要量体裁衣,套用模板的结果肯定无效,因为老板们只是买了几套模板,并没有搞懂分股的底层逻辑。
接下来我提出方案改进的措施:
1、分红与收入合理匹配:
员工获得的分红通常以不低于上年度工资收入的30%为宜,低于这个比例,激励效果就越差;反之,激励效果越好。
是不是越高越好呢?
理论上当然是越高越好,但实际上“分到员工手,痛在老板心”,毕竟分的都是老板的利润,因此实践中,分红的上限以员工上年度工资收入的50%左右比较适宜,既对员工有激励,也不让老板太心疼。
杨总公司收入比较高的员工年薪有20万元,则他年底的分红应在6万元-10万元之间最佳。10万元相当于500万利润的2%,这就是员工股权比例的计算依据。
2、不搞全员激励,实行分批入股
杨总之前的做法是用50万分给20个人,每个人都感觉是毛毛雨,激励效果不明显,不如把50万分给3-5个人来得刺激——拿的人激动、看的人眼红。
因此,股权激励切忌一次性全员激励,最好是分批入股,一次只入股3-5人,分成三五个批次,并且保证每次入股的都是公司重要的人才,股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留人,如果不是你最想留下的人,最好不要把股权分给他。
3、定额与超额双重激励
将公司利润分成两部分——定额目标和超额目标——分别实行不同的激励政策。
假设,杨总公司今年的利润是560万,如果只采用定额激励,员工最终可分配的红利总额为:56万。
如果采用定额+超额激励法:500万为定额目标完成,60万为超额目标完成,将超额分配比例定为20%,则60万的20%即12万,做为员工的奖励;剩余部分(560万-12万=548万)按照约定的股权分红比例10%分配,这样员工最终可分配的红利总额为:54.8万+12万=66.8万。
显然双重激励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大,只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,打破股权平分,才能让股权发挥激励作用。
四、医美也能做激励,股权工具好助力
杨总的故事讲完了,那有没有一套现成的激励方式,适合所有的医美企业呢?
当然没有,否则就违背了商业规律。
医美行业兼具医疗和商业的双重属性,商业属性正是医美机构不同于医疗机构之处。
这在医美机构的《营业执照》中就可以看到,一般企业登记的企业类型都是“其他有限责任公司”,医美机构的名称通常却是:企业字号+美容医院有限公司。
医美企业既然是一家商业机构,自然需要遵循商业规律,面对各种特定的矛盾、痛点和环境,设计出不同的股权激励方案。
股权激励绝不是拍脑门、抄模版,它涉及管理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心理学、法学、税务、人力资源等众多学科,是大量的专业知识与长期实践的积累。
因此,根本不存在一套适用所有企业的股权分配方案,也没有抄之四海而皆准的股权激励模板。
但请您相信,要想激励有效果,就要给企业量体裁衣,合身的才是最好的,所以今天的案例,也只适用于今天这个特定的企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