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次动员会,让老板坐了牢
最近,湖北省公安厅打响全国整顿医美乱象第一枪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,绝大部分医美同行都在自查自纠,但总有些人心怀侥幸,揣测这次整治只是毛毛雨,看着这只湖北的“瓜”,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。
其实,枪响之前早有端倪,枪响只是一个信号,开局就意味着全面收网。
面对全国烽火燎原之势,今天要和大家讲个案例,让你知道有些边界不能碰。
小丽的故事
工薪族小丽来到一家医美机构咨询,咨询师向她推荐了一款瘦脸术,称只需要简单的手术便可变成“明星脸”,不过价格有点小高。
小丽动心了,但她囊中羞涩,于是咨询师推荐她办理信用卡,成为会员可享受六折优惠,并且直接把信用卡专员叫到现场办卡。
小丽当天就刷卡28万,稀里糊涂地签署了手术同意书,几个小时后,当她被从手术室推出来时,头部已经被包裹成大粽子,医生在她脸上接连动了拉皮、磨骨等四个项目。
事后,小丽为自己的冲动消费感到十分后悔,因为无力还款,贷款公司就变了脸,安排人员盯梢尾随,暴力恐吓。
不堪压力的她将实情告诉了丈夫,因为协商无果,夫妻俩最终选择了报案。
警方介入调查,当初怂恿小丽办卡的咨询师害怕了,为证明不是她的个人行为,她向警方出示一份视频资料,医院老板在促销大会上做的动员讲话,大致内容为:
“......我们1万的产品,服务对外要声称8万、10万......;
哪怕是没有的服务,只要顾客躺在手术台上,她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做......;
没有经济能力的顾客,我们有专门的信贷联络员,在客人犹豫的时候,让他们直接办理信贷,等她们交了钱,生米煮成熟饭了,就由不得她们了......”
而这些,都被在场人员偷偷录了下来。
根据这份录音文件,老板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,同时被丢进看守所的,还有提供信贷服务的信用卡公司负责人。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千万不要以为信用卡公司和求美者签订了看似很正规的书面协议,消费者就只能乖乖就范,一旦追查起来,很容易成为顺藤摸瓜的入口,连累医美老板坐牢都有可能。
通过这个案例,医美经营者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:
1、价格虚高是否合理合法?
医美项目确实属于自主定价,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脱离国家监管,随心所欲地虚标价格。要注意两点:
一、事先告知价格
虽然我们没被要求执行政府定价,但必须按照价格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法律法规的要求,公示价目表,签订严格的医疗服务协议。
而且,要严格杜绝“同客不同价”的问题,否则,价格虚高的一方会觉得自己被割了韭菜,收了智商税,投诉和举报就会接踵而来。
二、切勿在手术台上加码
手术台上加码违反合同诚信原则,也是乘人之危的不公平交易,求美者在手术台没有能力反抗,走下手术台后知道自己被坑,自然会引发报复性维权。
2、怂恿信贷消费是否合理合法?
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精致穷的女孩,拿着三千元的工资,却过着三万元的生活,钱不够花怎么办?借呗!
于是,花呗、借呗信用消费应运而生,不小心就掉入“套路贷”的陷阱。
在她们在做项目犹豫不决时,医美经营者适时推波助澜,和套路贷人员非法合作,压榨求美者的最后一块钱,那利滚利的结局,最终会酿成悲剧。
你是不是对下面的场景很熟悉——
客人正在犹豫纠结,5分钟不到,被医美机构一个电话叫来的信贷人员就站在了客人的面前,有的甚至常驻医美机构,就在咨客的隔壁办公,你与他们合作如此紧密,暴利营销,暴力催债,逼得客人夫妻反目,跳楼自杀,不查你又查谁呢?
3、对外营销的模式是否合理合法?
医美大舞台活色生香,求美者一掷千金,从业者投其所好,如果医美经营者自身都不清楚罪与非罪的边界,用夸张和煽动的方式刺激员工,不择手段地疯狂销售,怂恿员工诱导客户成交,那当然会把自己送进监狱。
这个案例中,医美机构的老板之所以被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,就在于他公然教唆员工违法话术,要他们糊弄求美者,为根本不存在的手术项目买单。
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借此非法敛财,这就是典型的诈骗。
而动员会上老板那份不顾场合、不合时宜的录音讲话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以上就是我办案中的一个实际场景,每次我都想分享给更多朋友,目的是告诉你法律的边界不可触碰,前车之鉴,后车之师。